深圳1953平方公里,GDP7806.54亿元。
所以不仅是这一任总统,奥巴马也一直鼓励制造业回到美国。2006年我去美国访问,路过底特律,特意去看了汽车制造厂。
如果中国早开放,世界早全球化,双方劳动力的价格早就靠近了。那么,退回到客观的立场上,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该埋怨谁? 我们没有办法去埋怨美国的蓝领工人,因为他们同样勤勤恳恳,认认真真,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是那样的。对啊,福特为什么要把生产线建在底特律啊?建到重庆、武汉多好,劳动力又便宜,市场也在这里。现在政府要还的债务是GDP的两倍,拿什么来还?无非就是印钞票和高税收,无论哪一招,都会把经济打垮。剥去华尔街和硅谷的光环看美国 让制造业重返美国,特朗普这次的决心似乎格外坚定。
今天我国国内有很多创新,但最后赚的钱,都流到美国去了。为什么纽约和加州要反对他?因为,纽约(华尔街)和加州(硅谷)是美国经济全球化中最受益的两个地方。自上而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宏观变量的趋势,但无助于我们自下而上地甄别个别公司所处的状态。
对中国经济而言何尝不是如此? 尽管中国长期周拐点的普遍确认需要假以时日,但新周期和新起点仍然具有其独特意义,一是不必继续延续悲观惯性,而应看到新周期的降临。三、并不意外的黑天鹅:逻辑的俯视 如果美中已率先到达长周期的拐点这一判断成立,那么在2017年会出现怎样的、在我们看来应当在预料之中的黑天鹅事件?我们猜测重要有四个黑天鹅事件。事实上,以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为典型的泡沫,在过去1年多已在陆续破灭和收缩之中。四、站在新周期起点的中国经济:一步一步钉钉子 那么,我们如何看待2017年的中国经济及金融趋势?许多人在研读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两会的素材,从未来两三个季度看,中国经济及金融也许会呈现以下转折。
我们可能已站在一个新周期的起点,这个新周期面临资产泡沫、通胀抬头和动能不足等诸多大麻烦。一是追求创新向关注传统的回归。
实体经济投资和民间投资略有好转而不是显著改观。我们对这种判断持保留态度的原因在于,这种说法类似股价的波浪理论,下跌主浪中有了个反弹的次浪,这种说辞不可能提供预见性,也不对未来提供方向判断,因为短周期反弹随时可以结束,也可以延续。三是新监管下的新银行值得探讨。此外,特朗普冲击以及西方政治生态的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色彩日益浓厚,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悲观情绪。
次贷危机以来,主要经济体的直升机洒钱和大规模财政刺激都是空前的。即便如此,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金融趋稳,尤其是银行业和证券业。如果说从美联储退出量宽到两次加息,到2017年以来的加息明朗化花费了超过3年的时间,才使得公众最终确认了复苏的事实,则中国经济复苏的拐点,可能需要我们有很大的耐心继续等待公众情绪的修复和认同。但在此文中,我们想要表达的是:一系列证据表明,美国经济已度过难关,中国经济似乎也已经历了长周期的拐点。
我们相信如果人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已经度过长周期的拐点,那么资本外流将会收敛,外资流入中国(尤其是债市股市)可能会升温。2016年以来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反弹,资料来源:WIND 2016年以来CRB指数反弹,资料来源:WIND 黑天鹅之四是,人民币2017年汇率不贬反升。
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与银行业利润增速,资料来源:WIND 三是金融趋稳和资产趋热并存。我们很难说这些经济体出乎意料的表现,是政府有多出色的调控,经济体多大程度上加速融入全球所致。
黑天鹅之一是,欧元区经济表现和股市表现好于预期。带着一堆大麻烦,同时中国的深化改革也呈现反复性,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,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学者,似乎将供给侧改革解读为进口替代型战略,从罢东北大豆看成大熊猫到要自产圆珠笔芯,都折射出类似偏颇。一是脱虚入实可能需要先脱虚入虚,银行业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性将上升。也许苏东剧变以来的全球化热潮在退潮,但毕竟当下全球格局仍好于冷战时期。三是继续寻找新周期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仍待破解,新周期包含在中央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预判之内。同样地,次贷危机以来,世界经济长周期的拐点可能已降临,至少对美中经济而言是如此。
3、高风险、弱复苏和缺乏整体创新动能的新周期决定了价值投资者逐渐回归,追逐风口型投机迅速退潮。金融趋稳和资产趋热很可能会给中国经济的去杠杆、去产能提供一条不同以往的,资产端和需求端改善之路。
而当下可能的新格局是美国主导,中国配角,日本小三,欧洲在失落之中。三是土耳其,政局一度不稳并和西方交恶。
中国GDP增速与政府预期增长目标,资料来源:WIND 中国CPI与PPI同比均回升,资料来源:WIND 一个粗略的判断是,也许在2014年底2015年初,美国经济开始复苏。因此引导金融脱虚入实是大势所趋。
美国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都趋好。如果我们倾向于认同世界经济长周期的拐点将在分化中陆续降临,那么新周期的资产配置战略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。二、不同以往的新周期:高风险的羸弱复苏 我们想要强调的是,世界经济的长周期拐点可能已逐渐显现,世界经济复苏的曙光,可能会逐渐呈现。体现新监管的试金石,很可能是大资产新规。
就房地产泡沫而言,我们容易观察到2011年1月份开始,北美房地产呈现出重点城市价格持续上升,三四线城市并无起色,房价上涨快于租金上涨的特点,这和中国几乎如出一辙。简单来说,美国好中国也好,美国不好中国也不好,美国经济周期大约领先中国2-6个季度。
当下至少是配置机遇大过了风险,价值投资大过了择时投机。但为什么当下人们对已形成的周期拐点,如此怀疑甚至视而不见?可能有诸多原因,但美中经济复苏是羸弱的、创新动力不足和充满波折的复苏,决定了人们对拐点判断的强烈怀疑。
未来中国银行业已曙光初现。尽管我们对什么是新监管、新银行暂时还难以下定论,但创新浪潮仍在深化。
诸如中国债务问题,中国滞涨问题,中国经济欧洲化甚或日本化问题等悲观怀疑仍会延续一段时间。美中经济周期仍有同步性。进入专题: 中国经济 新周期 。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的指标大部分已经向好,例如GDP增速在2016年略超预期,物价回升明显,新增就业超预期,市场利率上升和货币政策微紧缩,PMI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,汇率逐步企稳等等,甚至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2016年2季度以来也持续回暖。
而中国大量的创新企业,例如共享单车和网络送餐可能会陷入挣扎或破灭,而蚂蚁金服等所谓独角兽企业的估值也可能会明显逊于预期。Uber估值与三大航空公司市值对比,资料来源:WIND Airbnb估值与美国两大酒店市值对比,资料来源:WIND 黑天鹅之三是,大宗商品整体温和牛市。
从2012年到2015年,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迅速从36%降至2.5%,人们对银行的盈利能力,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产生忧虑。我们无意否认中国房价的泡沫性,但只要农村人口仍被束缚在土地之上,城市资本仍被拒绝在农业之外,那么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徙就仍有巨大余地,房地产调控空间仍大。
甚至叙利亚局势的摊牌和欧洲整体右倾化,对欧洲经济可能都不算是坏事。这个新周期也面临西方持续孤立化和保守化的冲击。